返回列表發布時間:2018/11/17 15:20:16
“讓藝術插上翅膀”,這句從小就聽慣了的話,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我以為不過是一句虛飄的抒情,長大了才明白,這話其實一點兒也不虛飄。藝術這東西,它真有這本事,甚至不用誰給它插上翅膀,它自己就能生出翅膀,這翅膀還會有千萬種模樣:大翅膀,小翅膀,厚翅膀,薄翅膀,金翅膀,銀翅膀,鐵翅膀,紙翅膀,翅膀們高飛,低飛,遠飛,近飛……飛到無數人的生活中,世界里。
對我而言,那首《沂蒙山小調》就是如此?!叭巳耍莻€)都說(哎)沂蒙山好……”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,這調調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兒。不過,必須得承認,在沒見到沂蒙山之前,我不認為自己屬于歌里的那個“人人”。我只能說,這個歌兒好。作為一個柴禾妞,我酷愛民歌。
這個秋天,終于來到了沂蒙山。沂蒙之名,便是沂水加上蒙山。蒙山覆及四個縣,上世紀90年代,臨沂市做旅游規劃,根據各縣蒙山的不同特色,分出了四蒙:平邑的龜蒙,蒙陰的云蒙,費縣的天蒙,沂南的彩蒙。四蒙如同四個孩子,都姓蒙,都是蒙家。
我所到的,便是費縣的天蒙。上山這天,有微雨。秋天里容易秋高氣爽,看慣了湛湛藍天朗朗晴日,這天蒙山的微雨就顯得有了新意。云蒙,霧蒙,樹蒙……總之一切都很蒙蒙。這微雨,甚合我心。既不妨礙行走,人又不多——人不多,這個特別重要。再好的地方,人多了都會礙景呢。
“天公不作美!”聽到路邊有游客怨嘆。
“修得一身水——”另一位游客接話。
聽見的人都笑了。我也笑了,為接話者的智慧。又想,既然這一身水是修來的,天公這也是作美了吧。也默默地為那個怨嘆的人感到遺憾。天公在作美,君無賞美心啊。
山石的輪廓像浸泡在薄薄的牛奶里,是典型的國畫留白的韻致。能見度自然很低。也恰是因為能見度低,不知道遠處是什么,也就沒有了預期,因此走近之后細端詳的每個景點,仿佛都是意外的饋贈。好在早就領教了齊魯大地的厚重人文,意外過后便也覺得順理成章。比如“瞻魯臺”。這是孔子周游列國時,在魯國登蒙山之地,在此吟出“登東山而小魯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。乍看見此臺,會感嘆,這是孔子駐蹕過的地方呢。再一想,作為魯國人,孔子到此可不是最自然的事?
再比如“丹丘謫仙”,丹丘,就是“丹丘生”,指的是唐代隱士元丹丘。文字資料介紹說丹丘生和范十在此修煉,李白和杜甫前來尋訪。這么說,我的河南老鄉杜甫也曾蒞臨?這可太親切了。杜甫一生困頓,在漂泊中游歷大好河山是他窮苦生活的重要慰藉,他是李白的粉絲,跟著李白同賞美景更是珍貴的歡樂吧。
“齊魯地”也很有意思。一塊大石,中間裂開,左邊是齊,后邊是魯。這是什么出處?本地朋友介紹說山下大田莊鄉有個齊魯地村,村東有條南北向的丘陵,俗稱“土龍脊”,春秋戰國時期是齊、魯兩國的軍事分界線,南為魯,北為齊。據民間傳說,秦始皇統一六國后,有士兵留戀此地,便在土龍脊兩側定居下來,繁衍生息,形成了齊魯地村。
“聽到這個村子的來歷有這么一個說法,我們如獲至寶。有這個說法就行,估計也是大差不差吧,管他呢,我們就這么給他們定了!我們把龍脊這條線順到山上,就有了這么個景點。好吧?”
當然好,我喜歡。旅游當前,名頭兒先傳出來最要緊。放到筐里就是菜,這道理樸素又強大。而且,確實,大差不差。反正這里就是齊魯之地,更何況還有以言之鑿鑿的民間文學為依靠的齊魯地村呢?又不是做考古的,細摳那些虛情實況的比例含量,有什么要緊呢?《紅樓夢》是虛的吧?正定的寧榮街、榮國府卻是實的,榮國府里的榮慶堂、榮禧堂、賈母花廳,也統統都是實的。有數據統計,1987年榮國府蓋成,不過花了三百多萬,當年的旅游門票就賣了兩千多萬。北京還有個照著小說里的樣子脫下來的大觀園,我還特地跑去看了看,林黛玉的床,探春的屋子,游客們一個個好奇地進去,滿足地出來,誰的心情不懇切呢?
天下同理。據說有無數人到了倫敦,會因福爾摩斯而去貝克街。我如果去了倫敦,肯定也是這無數人中的一個。如果到了意大利的維羅納,我肯定還會去看看那個著名的陽臺。維羅納是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,因為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的關系,世界各地的人們慕名而來,維羅納人干脆以實就虛,把朱麗葉原型所屬的卡普雷提家族的一處房屋命名為朱麗葉故居,還根據莎翁劇中描述的樣子,在故居的后院建造起一個“朱麗葉的陽臺”。難以想象,這陽臺沐浴過多少熱切的注目啊。
“強大的虛構產生真實”,大作家博爾赫斯曾如是說。這就是文學的力量。因文學的虛構而成為實際的旅游之地,就是強大的虛構倒逼出了真實。所以啊,旅游和文化,旅游和文學,怎么能掰扯得開呢。假作真時真亦假,真作假時假亦真。虛為實時實亦虛,實為虛時虛亦實。真真假假,虛虛實實,也許這就是一切藝術的奧妙吧。
天蒙山景區顯然深得此道。所以這里有從奧地利多貝瑪亞引進的世界最先進的索道——坐纜車固然可以用凌空蹈虛的方式來賞景,這里的纜車卻還是與別處不同:有水晶纜車。紅色外框的那種,就是水晶纜車。說是水晶,其實是玻璃。沒錯,就是為了能讓你的視野360度無死角,所以你的腳底板下也是玻璃。
腳底板下是玻璃的不止是纜車,還有塔山頂上的空中觀景臺。站在玻璃臺上,你眼前是青山疊翠,腳下是絕壁深淵。但最極致的玻璃體驗還不在此,而在一座橋上。這橋保持著一項世界紀錄,是“世界第一人行懸索橋”,最長,跨度最大。橋中間有一段,大概60米吧,也是玻璃的。當你走在玻璃橋上,上下左右皆空,唯有大風獵獵,會有御風而行的神奇幻覺。
玻璃,玻璃,無遮無擋,晶瑩剔透——在這里,就是要讓你憑借著虛空感最強的玻璃,來痛飲這最實在的美景:
看吧看吧,像做夢一樣。
看吧看吧,像仙人一樣。
看吧看吧,像有翅膀一樣。
有意思的是,看到的越多,就覺得看到的越少。看到的越少,也覺得能看到的越多。這是為什么呢?
“人人(那個)都說(哎)沂蒙山好,
沂蒙(那個)山上(哎)好風光……”
在山下的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,我終于聽到了韋友芹《沂蒙山小調》的原唱,這毫無雕琢的歌聲,高亢,脆亮,稍微帶一些粗糲。這來自大地和民間的歌聲,聽得讓我想落淚。我看不見這個人,只能聽到她的歌聲。她既虛幻又真切的歌聲穿越了時間,結結實實地籠罩著我——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同感,聽民歌,最讓我反復品味的,就是“那個”“哎”這些虛詞。我一直都覺得,就是這些無法用實詞來言喻而只能用虛詞來傳達來的氣息,最是沁人肺腑啊。
(喬葉:中國作家協會會員,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。轉自2018年11月17日《人民日報》海外版)
魯商生活小程序
魯商集團公眾號
魯商集團視頻號
魯商集團抖音號
魯商集團快手號
魯商集團新浪微博